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很多科技型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因为它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荣誉,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然而,在申请过程中,专利数量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只要有一项发明专利或五项实用新型专利就足够了,也有人认为需要15-18项专利才能稳妥。究竟哪种说法更靠谱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专利数量并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唯一标准。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标准》,知识产权只是其中一个评价指标,占比30%。其他评价指标还包括科技成果转化(30%)、研发机构管理水平(20%)和成长性指数(20%)。
在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中,科技成果转化占比最高,达到30%。所谓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创造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过程。
科技成果转化的评分标准主要依据年平均转化科技成果的数量。如果企业每年平均能转化5项或以上科技成果,则可获得满分(30分)。而如果年平均转化科技成果不足1项,则只能得0分。
专利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证明形式。一般来说,一项发明专利或五项实用新型专利可以证明企业拥有相应的科技成果。但如果企业没有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则无法获得高分。
因此,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与其盲目追求专利数量,不如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只有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青睐。
除了科技成果转化之外,专利数量还与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等其他评价指标相关。
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是评价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研发费用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越高,企业获得高分的机会就越大。而专利申请也是研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专利数量越多,企业研发费用的可信度也就越高。
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要达到60%以上。而专利可以证明企业的技术水平,因此专利数量越多,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也就越高。
综上所述,专利数量并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唯一标准,也并非越多越好。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专利策略。
如果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并已将其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那么一两项发明专利就足够了。
如果企业的产品种类较多,或研发费用占比较高,那么可以适当增加专利数量。
但无论如何,都应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青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