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专利布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仍然有很多:
1、专利组合:
专利类型:依据技术创新程度、保护主题、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研发周期等因素明确专利的保护类型,比如产品研发周期短的应尽量申请实用新型或者发明和实用新型一起申请,以免产品被竞争者很快仿制出来却无授权专利可用;产品生命周期长的也可以考虑发明和实用新型一起申请。
专利数量:针对同一个技术能够应用于不同产品的,单纯从降低申请成本的角度考虑,可以使用同一个专利保护不同产品,单纯从专利转让与专利许可的角度考虑,则必须考虑申请不同产品的专利,进而能够针对不同的产品制造商进行专利转让与许可;
分案申请:答复审查意见的过程当中,可以运用分案申请争取更大的保护范围,也可以利用分案申请延长专利申请的审查周期。
2、保护主题
权利要求的布局时,首先应当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使权利要求的保护主题尽可能覆盖到产业链中涉及本发明技术的主要参与者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在行使专利权时拥有更多的可选目标。
如果专利的权利要求主题只覆盖产业链上游厂商的产品,则其专利对下游的厂商和用户的杀伤力将受到影响,因为在诉讼中下游厂商和用户可以使用合法来源抗辩来免除赔偿责任,或者就算被判定赔偿,赔偿额度也会相对较小。
如果专利的权利要求主题只覆盖下游厂商或用户的产品和服务,就容易出现取证难、管辖地不利、行政查处难、打击不到竞争者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对处在产业链上游的专利权人而言,常常会出现上游的竞争者不侵权、下游客户惹不起的尴尬局面。权利要求的保护主题还应当从侵权举证难易度、赔偿额度考虑部件、设备、系统、方法等保护主题的必要性。
3、权利要求的技术特点
独立权利要求的布置必须考虑主要创新点、必要技术特征、单一性等因素,从属权利要求的布置必须考虑分层保护、最小递进、交叉保护等基本原则。
在权利要求布局特别是核心专利的权利要求布局时,能够在脑海里做2次模拟场景:
一次是对于该专利的规避设计演练,从竞争对手角度来考虑怎样规避该专利;
一次是专利无效应对演练,从专利权人的角度考虑怎样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以及如何避免因部分无效造成侵权诉讼的禁止反悔限制。
上一篇
下一篇